写给80后的100封信

我们从叛逆的一小撮,变成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所谓的叛逆也从时代的进步里获得解救。80后处在时代变革的尴尬里,是他们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一代,也是他们在努力探索中各种改革的实验品。我们吃着蜜糖长大,我们吃着化肥长大,我们坐上早班车,我们坐上末班车,我们敢于对抗变态的父母,我们可以容忍非主流共存,我们是骄傲自我的花骨朵,我们是甘于奉献的烂泥巴。
  幸与不幸,或喜或悲,是社会给予每个时代的压力,所以我们要理解并宽容。80后绝不是对一个年代的分割,它是一个时代现象。我们从孩子变成父母,我们知道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不一样,也理解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不一样,但是,我们不负时代,我们敢于也必须承担时代留下的烂摊子,我们期望对过去有更多责任,对未来有更多宽容。

写给80后的100封信:http://news.qq.com/zt/2010/80s/100letter01.htm
  80后爱问80后:http://news.qq.com/zt/2010/80s/index.html

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射在沙滩上。
      昨天看朋友买的《精品》,有大篇幅说王朔的。好久不听他的消息,突兀地看见他的照片,感觉匪里匪气的说话没遮拦,就像个练摊的二大爷,穷拽,宰客。最近媒体上大炒什么王朔出山了,王朔重出江湖了,都是炒作,把个写书的弄的跟个娱乐圈人士似的,淡出视线、重出江湖的,好歹大家都是文化人,不琢磨关系国计民生的思想问题,老往娱乐大众上套圈圈,俗不俗啊?这么一大坨重量级的老家伙,沉在海底几百年了,突然那么华丽张扬的浮出海面,据说是重新找到了思想的武器,抨击文学界,炮轰80后。网上说王朔曾经两句话击中80后的软肋,一句是“谁都年轻过”,一句是“用作品说话”,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80后我虽然没几个喜欢的,但是任何历史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谁都年轻过,所以谁都有老死的一天,别再摆一副忧国忧民指点江山的臭脸了。
      但还是要说王朔敢于说真话,他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算得上真的作品,而且为人虽张狂但不倨傲,他在跟人争论的时候,几乎不提自己的作品,用观点说事不用作品压人。文学,就是应该年少轻狂,带一点阿Q精神。
      夜深了,还是听一听许巍吧。
      青春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