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英雄太沉重
作为普通人,有时候很好奇,英雄是怎么成为英雄的?
我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学校门口的池塘边围了一圈人,一看原来是有个小孩落水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把他救了起来。我没有目睹这个英雄的时刻,但是也被这件事情激动得几天睡不着。后来我听到的是,这个五年级的学生当时被老师罚站,站在教室门口看到小孩子落水了,然后就发生了救人的一幕。
后来这个学生被评为县市级三好学生、保送上重点中学、在学校里演讲,一跃成为老师喜欢、大家讨论的英雄人物。微妙的是,所有的人都开始发掘这个学生的种种好的地方,从生活、学习到思想上,如果调皮捣蛋,就说他与众不同,如果他学习不好,就说他兴趣广泛,如果他还欺负同学,就说他组织能力强。反正就是,他的坏习惯、坏毛病都没有了。人们在自我的意识里开始塑造完美的英雄,搞崇拜,就得先神化。雷锋是,赖宁也是,其他的很多英雄也是。我看过英雄宣讲团的事迹报告会,什么三过家门不入,不顾小家顾大家,把英雄的那一刻拿一万倍的放大镜放大,台上台下每个毛孔里眼泪流成一片。
英雄变成了一种特定人群,他们有特定的经历、环境,甚至家庭,反过来看我自己,我可能成为英雄吗?我能三过家门不入、不顾小家顾大家、舍生忘死吗?
不一定。那个被罚站的小学生可能成为英雄,那个插队的师傅也可能成为英雄,甚至范跑跑,甚至那个捞尸体的人,身边的很多人在某一个时刻都可能成为英雄,如果英雄需要特定的土壤,那可能是一块永没有希望的土壤。
我看了一些报道,长江大学的英雄老乡,还有舍身救人的英雄集体,各级媒体开始报道他们的事迹,甚至追溯到他们的小时候,仿佛要为这些英雄的不幸制造先兆。我觉得,这样的道德标签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