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做坏人

  很多人认为灾难是考验一个人品格的时候,而在灾难中个人的品格又被上升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综合品格。我们希望周围遍布好人,大难临头时守望相助不抛弃不放弃,最起码不至于手足相残落井下石。大地震之后,很多人更是将之当做放诸四海皆准的原则,谭千秋自然可敬,范跑跑固然可怜,母亲与妻子同时掉进河里,你该先救谁?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雌性总是倾向于选择有保护能力的雄性,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这一选择是一切私有制的起源。佛为什么出世,耶稣为何替世人受难,都是要告诉众生领悟成佛的方法。这是一种大爱的境界,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却不是所有爱的准绳。
  好莱坞喜欢拍一些世界末日的题材来反映人性的困惑、挣扎和涅槃,《后天》、《世界大战》、《泰坦尼克号》不乏这样的闪光点。英雄人物并不是一开始就神明上身,英勇睿智大义凛然奋不顾身,而是在一番挣扎中有所取舍,高贵的人以高贵的方式死去,善良的人以善良的方式死去,活着的人得到了心灵的碰撞,生命迸发出璀璨的火光,善与恶最终涅槃,不会死去的就是人性的光芒。《陨石浩劫》又开始回归了这一题材,但是没有突破大事件小人物这个框框。为了引进更多的戏剧冲突,影片不惜枝出很多情节,有几处颇显生硬牵强,比如美女科学家在边境被警察扣留,还有类似一系列阻挠她回来拯救人类的事件,再比如坏警察实施报复好警察一家的活动中几次死而复生。
  虽然美女科学家一路被阻挠,好警察一家一路被折腾,英雄在拯救人类的路上被一群小流氓纠缠,善良点的观众可能会对这山寨的情节着急上火,不善良点的观众也会咬牙切齿起来,为什么我们这么蠢,为什么我们要做坏人?但是,影片也有几处亮点,老警察局长(好像《越狱》中的狐狸河监狱的典狱长)对持枪恶汉的一段话,如果我们都要死在这里,为什么不互相帮助呢?类似这样的话使后者立地成佛,当然那个恶汉本身并不坏。在那个老妇人吵闹着要吃孩子的苹果的时候,恶汉主动拿出自己的苹果分给大家。这与之前恶汉抢走黑人的牛奶成鲜明对比,说明大难之中人是可以感化的。而那个警察女儿和他的男朋友在山上搭救援车的那一幕也很感人,警察女儿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一个母亲,而她的男朋友刚刚还吹嘘就是世界末日也要跟她在一起此时却毫不让步,最后转身离去。在还有那个哄抬物价的父子俩,那个超市老板,按照这个逻辑,坏警察也有被感化的可能,但是导演却让这个坏警察一路坏下去,让人出乎意料。
  故事有三大主线,女科学家伊美琴和黎曼教授得知大陨石来袭后从墨西哥赶往美国,女医生一家在医院里自救和救助他人,好警察克罗威一家被歹徒危害,试图表现大灾难中人性的碰撞,有自私、有恐惧、有怯懦,也有大度、乐观、理解、善良和爱。影片里有可爱的中国脸美女指挥官,还有将军向中国和俄罗斯借飞弹击毁陨星时,中国爽快答应,俄罗斯人却唧唧歪歪讲条件,似有讨好中国观众的嫌疑。但这部影片的确算不上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拖沓的情节和不合情理的设置会让它背上烂片的恶名。
  我们已面临过沉重的灾难,知道每个细节里都是爱,那些沉甸甸的都不是好莱坞电影。回到开始那个问题,母亲与妻子同时掉进河里,你该先救谁?我的答案是,不管先救谁,我会陪救不活的那个去死。重要的是去救人,尽管我不会游泳。
  付出即得到,善恶终有报。如此简单。

谁的青春很灿烂

  转载:花花同学《毕业之前
  粘稠的空气依旧是城市的颜色,硕大而灰暗的容器裹着高低林立的房屋,而我们只是点缀的萤火虫,用生命的颜色与气息淡化眼前的繁浮。总想起小时候那种淋漓洒脱的梦想,如今化为一抔黄土,掩盖着童年,当成长被视为生命的不可到达的必然,我们披荆斩棘也好,堂而皇之也好,一路成长。
  然而成长依然不可到达。时间也一如常往,缓慢地,没有任何缝隙地过去了。一天与另一天之间的区别几乎只表现在天气相差无几,假如天气相差无几,对日期的感觉势必很快消失,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将无从分辨,时间如失锚的船舶彷徨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
  当时间从温暖惬意的春天走到闷热枯燥的夏天,我感受到到了从来没有的恐慌和无奈,大家开始东奔西走,盘算着七月以后的日子,宿舍里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减少,常常会有人喝着酒,大声吼叫,那是校园最后的典礼与祷告,疯狂的毕业,我们无处逃循。毕业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园里生活了二十年的人来说,是一场劫难。为了稳定的工作,为了彼此的利益,为了给父母和自己一个还不算丢脸的交待而惶惶不可终日。 
  关于爱情,无须去说。爱情是一朵花,常常会这么想,有时候会芳香郁人,有时候也会枯萎凋谢。大多到了我这个年纪,大家都现实起来。我是个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人,无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记得那会儿也流行看《奋斗》,我依然相信有一种爱情叫米莱,可以执着,但一定要学会放弃。苏轼有词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情有缘人好好珍惜,历经磨难,一定会有幸福。
  在这个充满离别与过往的季节,成长悄无声息,喜怒哀乐却无时不在。
  总是过于消极却无法磨灭积极带来的灵感与动力,在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流动着坚强不屈的气息。Fighting...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每一个在忙碌奔跑的人。[END]

  过了春分,太阳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近,晴朗的日子天蓝得越来越忧郁,没有宁静的城市,没有宁静的内心,世界越光明灿烂阴暗浮杂越无法抑止。谁的青春很灿烂,谁又能给谁一条平坦的路?失意、窘迫都不过是暂时的,所谓的名和利其实并不重要,梵高画向日葵的时候心里应该都是爱。路途是我选择的,所以要去感恩,因为思念我的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我们有仁慈、有执着,有健康的身体等待回报,我们终将到达的地方就有日光倾城的未来。

我愿意

  黄国伦创作《我愿意》这首歌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在做了一年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后,有一天自问:“这就是以后我要过的人生?”不久,他毅然辞去工作,决定全心投入音乐。前半年,一无所有,在树林小镇租下一间小房子,借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些昂贵的乐器。每天奋力想写出一首惊世的伟大作品,但没有人理睬。常骑一辆破旧的「老野狼」,到台北送歌给唱片公司听,而大部分都没有下文,没有收入,前途渺茫,心中的打击很大。
  年轻时候的黄国伦孤傲自负,四处碰壁,无人赏识,穷困潦倒,遭受命运无情的嘲弄。1994年春的一天,他跪在地上向上帝说出“我愿意”,决心洗心革面,不再计较名利,把全部生命用在音乐上面。上帝给了他这首曲子,就是王菲后来演唱的《我愿意》。
  这首写给上帝的歌后来大热,被演绎成情歌的典范。《我愿意》使王菲变成天后,也使黄国伦成为炙手可热的音乐创作人。
  他的声音绵软而温厚。他见证了自己生命的挣扎、困惑,以及渐渐趋向成熟。生命中走过的黑夜,预示了前方将有光明的晨星与之相伴。像海子一样,所有在挣扎中走向上帝的人,他们被赋予了一种穿透性的视力,在神秘力量的促动下,身处绝望边缘依旧可以看到荣耀的天光,并最终有希望奔赴生命的筵席。
  他说:“我知道,上帝透过音乐在安慰我,我也愿这首歌能安慰每一颗软弱彷徨的心。”在爱与光明的拥抱中,他用音符发出赞美,走进生命,抚慰忧伤。

YOUTUBE不能欣赏的看这里!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海子
  每年的春天都很短,像是小姑娘们美好而羞赧的年轻。她花枝招展的,她争分夺秒的骚包着,因为这个城市的春天很阳痿,没抓紧就不赶趟儿,当你躁动的褪下秋裤时,炎炎的夏日就该到来了。三月果真是个美好的时候,双鱼和白羊的孩子一堆,每年脱掉秋裤的时刻,我就想起了他们的生日,就像房东来要房租一样准时。恭喜你们,三月的孩子们都勇敢的迈进晚婚晚育的行列。我很欣慰。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蜕变的时期,化羽而飞的那一刻是多么激动人心啊。但是在那一刻到来之前,总是会撞上一堵墙,按捺在一个瓶颈里,遭遇游戏里最没有灵光的一关。很多时候,我们都来不及去想一想,就机械而慌张的点击NEXT,只是JUST DO IT。但是答案千变万化证明一切都不是简单的是非题,你的努力和方法,你的坚持或放弃,都有多种选择,你要思考怎样在蜕变的时候更加舒适优美。
  看了新一期的超级偶像,觉得不错,又找了超2的来看,其实有一点小感动。台湾的综艺真的很发达,选秀节目的水准也高于内地,当然与美国偶像比起来还有差距,国人把这种本应该很娱乐的部分搞的像高考放榜一样,他们不是想攀援一条成功的小径,而是想径直冲出牢笼到达通途,这样的价值定位太高了,对观众很不公平。林吟蔚和babyface我很喜欢,超3的杨蒨时我也喜欢。
  最近在看一些传记,梵高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不管成功失败,坚持这种生命中的强和韧格外动人。枯燥、劳累、伤痛、跌倒、失去,如果生命中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坚持不放弃。

你曾经做过所有的梦

  穿过阴暗的长长的走廊,穿过白大褂橡胶手套和消毒药水的翳障,穿过心头妥帖的伤站在你面前。一个病态的种子在内里发芽,很快,长成窗户上的一朵阳光,一簇爬山虎,一片亮闪闪的荫凉。便那样,他们身形一化像鹰一般在流光浮动的惊蛰中,消逝……
  有一天,我想起我来过,想起那些在时空里被注释的影像。有一天,我记得我痛过,记得红尘俗世里那些善良的决绝与不舍。悲伤上演,我们都是职业病人,这些影像和记忆是病历,泄露了我们的秘密。在这个巨大的制造悲情的工厂,造物主不经意的一摔,坛坛罐罐倾覆碎裂一地,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完美拼凑,捡起哪一块都是别人的伤。
  但是,我们根本不懂别人的伤,我们也根本不希望别人来捡拾这些破碎的对于自己来说的,吉光片羽。是的,吉光片羽,你自己要知道珍惜,并且不事张扬。
  没有谁来得及看足谁的成长,没有谁真能陪谁翻山越险,抵达人生的极乐。他们不过都是我人生长长短短的段落。是的,要想找到出口,必须自己划船到彼岸去。没有后路,没有保留。尽管飞蛾扑火逼上险峰的感情让人手不能释,但这确是一个让人压抑畏缩的故事,自卑的童年、压抑的爱情、接二连三的欺骗打击,一次次与幸福失之交臂。没有救赎、没有陪伴,到最后也只能独自精彩。爱情凶猛,误入迷障,大多跟我们的无知有关。爱是心灵苦汤,需要两个人坚定到最后才能治病疗伤。纠结来纠结去,转眼看看现实生活中,觉得现实可能还好一点。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就这么点事,我就释然了。
  主人公璟的凶猛青春,整个少女时代在压抑彷徨痛苦自卑中度过。母女间形同陌路。过分的自我压抑导致她深度暴食,而她生命中重要的人都在那段时间一一出现,给予她对生的希望并且一直暗恋的继父逸寒,始终默默陪伴她身边的小卓,帮助她重塑自我的优弥,还有那个承诺永远守在璟左右的沉和。待到璟终于摆脱了晦暗的过去后,蓦然发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形式与璟一一告别,永不相见。那些曾经给予心灵上莫大安慰的人,说不见就不见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幸福就是消失得这么快的,但也总是潜伏在你的身边。
  对于任何人来说,幸福都是稍纵即逝的奢侈品,每个人的一生都为之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虽然逸寒是爱着她的,但却不是她所渴望的那种爱,即使最后妥协想要这种平淡的父爱时,伸手可触的未来就嘎然而止。对于小卓亦是不见明朗的暧昧,在他们的父亲死后,这种暧昧持续了太久,以至于忘记了去爱,最终小卓走了,而且走得很远,去了天堂。沉和,多年以后再次相遇并且相爱的男子,我以为璟终于抓牢了隐形的翅膀,可惜还是硬生生地给折断了。逃不出,得不到,去得快,这是种柔弱的暴力美学。
  在翠微吃饭时,对面一个年轻的打扮中性的女孩,恬静的喝着奶茶。她坐在角落里,吸着一支烟,眼神慵懒又坚定,动作柔缓,轻得像猫一样。她一定有很多故事。我正猜想有关的剧情,她便穿上衣服走了,袖子上戴着红袖标“治安巡查”。
  尽管有瑕疵,尽管有不知道往哪里安放的碎片,我们的人生也并非是丑陋不堪索然无味的。是的,你曾经做过所有的梦。

童年凶猛

  对于我们自己的过去,我们从来都是善意的回望。那些执意童年美好的人,他们的人生也具有美感。因为这样的美感存在,我放弃了最初的阅读冲动。但是我知道选择不明真相,就像潮水冲刷沙滩,会露出漂流瓶也会露出鱼的骸骨。

  ———————————————隔——离——墙———————————————

  转载:凶猛流逝的童年 作者:单向街夜莺
  我们都知道,并非所有的童年是美好的。
  然而当我们看到双胞胎面对面坐在餐桌前辱骂对方,不断练习,以使彼此尽快适应别人的羞辱时,我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感觉到一种钝痛。你不能说出那是一种怎样的痛,亦不能真切描绘出那痛的来历,那种痛从身上每一个细胞渗透出来,缓慢的,沉重的。
  双胞胎另有一种练习,用温柔的话语呼唤彼此,以不断的重复来使那些令人热泪盈眶的词语失去意义。这一双俊美的小孩,用自己所能找到的最直接的方法来适应残酷的生活。他们的父亲在战争前线,母亲无力负担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外婆是一个吝啬的邋遢的谋杀者。他们每日工作,学习,照顾穷苦的邻居。他们清楚的看到世界丑陋的一面,并且要求自己以毫无感情判断的简练笔触记下来,对哭泣的逃兵说“流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我不知道,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是否也曾经这样坚定决绝的对自己说,流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1935年她生于匈牙利,21岁时离开故土定居瑞士。之后她离开自己的丈夫,开始学习法文并以法文写作。二战时期的匈牙利饱受战争蹂躏,而她颠沛流离的经历最终使她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小说家。1986年她的小说《恶童日记》获得欧洲图书奖,双胞胎即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和叙述者。我在网络上看到雅歌塔的照片,她一头短发,明亮的眼睛里藏着一重经过时间荡涤而澄澈的忧伤。但她的眼神里另有一种安静,暗示着她将对自己所经历过的苦难保持缄默,她不会是一个感慨自己所经受的痛苦的妇人。
  双胞胎也不会。他们彼此紧紧联系在一起,背靠背站在一起,以全方位的清醒态度来面对世界。那个世界里有战火有硝烟,有轻浮的爱情有深藏的痛苦,有丑陋的人性也有爱的一点点光明。战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破家亡,更是将普通人逼入绝境后所扭曲的人性。这并不是能够简单的用丑恶来形容的扭曲,也不是能够通过道德上的谴责来回避的扭曲,这种扭曲中尚且闪烁着一点点善的光亮,尚留有一丝温暖,尚留有一寸理解的空间,这种扭曲因为其迫不得已,而令观者感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同情与疼惜。
  在雅歌塔构筑的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动的,无法简单概括的。正如小说中双胞胎的写作练习一样,没有谁是好人,也没有谁是坏人,读者无法用正常的道德标准对其进行判断。凶恶吝啬的外婆,甚至是一名杀死丈夫的凶手,每天晚上酗酒,倒在床上泣不成声。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啜泣一整夜,但是她白天里强悍的性格和夜晚脆弱的表现,却为读者对她的同情和试探性的理解留下可能。教堂的神父不是一位绝对严谨自律的神父,他以一种并不光明磊落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女性的渴慕,但他面对双胞胎却依然是仁慈的,尽管他自己是个卑微的小人物,却依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尽自己的努力,为双胞胎祈祷平和友善的心灵。而那位慷慨的鞋匠先生,尽管只占短短的篇幅,却为整本书添上一抹必不可少的亮色。他慷慨和善的将靴子送给双胞胎,双胞胎与他告别时说希望他不会死,非常感谢他和他的礼物。他的死大约是为追求自由或是抗拒暴政,雅歌塔并没有明说,但是这位鞋匠的身上已经透露出某些具有善的力量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理想主义尽管渺小脆弱,但是却非常温暖。在那样的时代,温暖是很稀少,很珍贵的。
  整本书中另一个令人略感温暖的所在,是双胞胎一直在一起彼此陪伴。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下,这种相依为命似乎是一种安慰。而结尾出人意料的分离,则宣告着双胞胎童年的结束。雅歌塔以非凡的勇气将现实的动荡力量推到极致状态,而现实在很多时候是不留给人安慰的。
  《恶童日记》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并不仅仅是一部致力于批判与谴责战争的小说。其后,在1988年和1991年相继出版的《二人证据》和《第三谎言》中,雅歌塔继续深入探索爱与孤独,欲望与失去,真相与骗局。她以自己独特的构思探索这些人类永恒的思索主题,她的表述方式虽然极为简洁克制,但却有内在的庄严与郑重。她的书,给人们一个去经历悲剧的契机,也促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荒谬与混乱。双胞胎的童年是暗流汹涌的,是痛苦的是艰辛的是残酷的。他们一面是天使,另一面却像是小恶魔。但我们,并不能真的去评断他们,因为他们是如此真实,真实到我们都无法留下眼泪。

天使不曾离开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春晚看到纵贯线出来开演唱会的时候,心情为之一激动,老歌与老男人是一坛酒,二十多的人是没有多少抵抗力的,因为他们是听这些歌长大的一代。
  下面这首《藤》,被八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唱起来,如痴如醉。明里是老男人励志的歌,但是听着听着,忽有种青春已逝的凄怆。纵贯线是四个人,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与张震岳,他们说四个人,通常可以凑一桌麻将。这是人生到了一种很舒适的无往不利的境界,就像我们村里一位老祖宗,她一生最伟大的业绩就是活到了九十岁,而且在迈向一百岁的路上继续努力。他们还有力气,他们还在继续卖力的生长。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教育。

  《藤》演唱:小柯 老狼 沙宝亮 满文军 满江 黄征 汪峰 常宽
  作词:小柯  作曲:小柯
  试听链接:http://www.songtaste.com/song/834149/

  当我们转过脸看太阳缓缓升
  鸽子依然落在屋脊
  却不是从前的那只

  当我们抬起头已过而立年纪
  看枝桠漫天的那颗
  曾经是嫩嫩的绿

  那么多的枝枝蔓蔓
  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
  接着另一个往昔
  那么长得缠绕
  缠绕住的是那些回忆
  接着另一个回忆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

  当我们转过脸看太阳缓缓升
  鸽子依然落在屋脊
  却不是从前的那只

  当我们抬起头已过而立年纪
  看枝桠漫天的那颗
  曾经是嫩嫩的绿

  那么多的枝枝蔓蔓
  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
  接着另一个往昔
  那么长得缠绕
  缠绕住的是那些回忆
  接着另一个回忆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继续卖力的生长吧 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的发芽吧
  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慢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