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为中国的变坏负一点责

我看到悲愤的人群中,有生产假药的人,有生产毒奶的人,有生产瘦肉精的人,有强拆别人房屋的人,一定也有贪污受贿的官员,一定也有侵犯知识产权的人……我们是受害者,也是一个个灾难的直接或间接的制造者、推动者、无视者、空谈者。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不是别人创造的中国,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中国。
走在这样的中国里,你一定可以看到或听到,开黑出租车的在骂男足,摆水果摊的在骂气象局,警察扭住了群众的脖子,领导把责任推给下属,嫖客埋怨服务质量太次……我们总是有很大很大的怨气,就好像自己已经跟这些人划清了敌我是非界限老死不相往来,就好像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变成了一个高尚的人,就好像这个社会上的思想上的脏乱差跟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是每天与你擦肩而过的,不都是这些人吗?甚至就是你自己。
我也愿意痛快淋漓的骂别人,骂开黑出租车的坑人、骂男足不如去改打拳击、骂买水果的人昧良心、骂气象局老天不容、骂警察都是H社会、骂群众脑残智商低、骂领导站着茅坑不拉屎、骂下属办事不让人省心、骂嫖客抠骂小姐壮,我骂他们都不需要5角。可是,你我能有多少底气呢?有人会说,中国都这样了没救了,有钱就去捞张绿卡,没钱就破絮包头算了,可是我更愿意从心里去重建她,在激愤之余,我会想想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因为我而造成的灾难,比如不酒驾、比如不插队、比如不随地吐痰、比如不抄袭别人的创意。
指责他人,撇清自己,偌大的中国,就没有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组织愿意为某件做错的事情负一点点责。没有一个担当的肩膀,哪来的那么多“脊梁”?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声称对此事负责,我愿意为中国的变坏负一点责。

地球上的垃圾一定有你的一袋,我并不是为什么人脱罪,作无罪辩护,好像我说自己有错他的错就减轻了一点,没有这回事,如果我们连自己的错都不放过,还会放过别人的罪吗?

空山新雨后

沿着我的树往上走,到了山坡腹地,绿卡其裤子已经湿了大半。植被像刚洗过的头发自然凌乱,叶子渐次把雨珠儿抖下,慢慢的伸展开来,洗尽纤尘绿不透,草们都趁着这场雨着了颜色。眼前是一片窄叶松林,旁边还有翠柏和桦树,我要找的这个孩子,正在一棵松树下挖蘑菇。雨后天色灰沉,我坐在水泥格子里,听见窗外汽车的喇叭声,恍惚中以为是一只画眉在叫。

140字以内的微观心得

《雨人》:我一直觉得亲情是很残酷的,残酷的爱,残酷的恨,有的时候是残酷的伟大、残酷的牺牲。当自私的心跳出自我的时候,你会感到原来我们都需要被人亲近和照顾。
《源代码》:有高科技含量的穿越,复杂理论编织的简单故事,不使用月光宝盒的8分钟爱情,英雄悲情的现实投射,植物人也有人权。
《大地惊雷》:事实证明,如果女人不可爱,多少让人不上心。强势萝莉小女侠的西部牛仔复仇之旅,几位大叔的血腥遭逢,颇带伤感的结局充满着对旧时代的致敬。
《回马枪》《雪花与秘扇》:前者又名“倒打一耙”可是绕来绕去有点把自己绕进去的感觉,后者又名“闺蜜”可是太小众太文艺范儿太精英范儿了,其实看名字不如都拍成武打片。
《危情时速》:停不下来的火车咱伤不起啊!一个糟糕的剧情动用了我喜爱的演员丹泽尔·华盛顿,唯一让人感慨的情节是一开始胖子溜车的那段,绝对的减肥教育片啊。
《莎拉的钥匙》:时代造就的命运之殇,两个女人的命运故事牵连出回避不了的人性瑕疵,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走不出的阴影。
《武侠》:标准的论题过大,论侠又有点跑偏,那句貌似哲理的话经不起推敲。颇具古龙色彩的武打法医片,大侠们阴郁而纠结,亮眼的是村姑汤唯和川普。
《不明身份》:猛然的车祸将杀手撞成失忆变成好人,瞬间身份大变换,为了弄清楚我是谁而搅黄了杀手集团预定的阴谋,影片前面还是很好的,后面有点被拜观音的感觉。
《极地寒流》《2012:冰河时期》:同类电影,必然出现自由女神画面的灾难片,灾难之中美国人那各种拧巴不把话直说了的劲儿真让人揪心。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着哈利逐年走形为青春易逝叹惋,三个小孩的情感纠葛,让人不禁概叹小圈子还是比例平衡的好,在《十年》的背景音乐中,为邓布利多、为塞德里克、为海德薇、为多比感动流泪,十年了,魔法都结束了,该回到麻瓜的世界了。

你的目光是一尾鱼

你的目光是一尾鱼
在我的空眸里游荡
情人死在沙场
有一种预感没有答案
春秋梦已远
惊鸿渺无岸
从此山水不相逢
止住了不再惊望
止不住思念的殇
黄沙高墙鹰飞兔走的天涯
灯影桨声里散了牵绊
枫桥夜泊时断却痴缠

11年7月

如何公正

在驾校时,老师问我们,假如在路上突然刹车失灵,左边是一只狗,右边是一个人,怎么办?大家都回答说,当然是撞向狗。从价值观来说,人的价值要大于狗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赔付狗要比赔付人少,从犯罪学上看,撞死人比撞死狗严重。因此,只要有的选择,狗是必死无疑的了。
伤害最小,损失最低,是我们的避祸原则。但是善于思考的人们总是习惯反推,如果左边是一个小孩,右边是一个大人呢?如果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五个人呢?如果左边是一个乞丐,右边是一个富翁呢?如果,如果,如果有得选择,你是肇事者,而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你会怎么选择?因为社会道德标准而撞向大人,因为事故严重性而撞向一个人,因为处理的麻烦程度而撞向乞丐?
同样,在发生灾祸时,教科书上说要先救治重伤,再救轻伤,先救命,后治伤。但是如果条件有限,重伤者可能救不活而轻伤者可能因延误救治变成重伤,怎么办?电影《陨石浩劫》里就有此描写,虽然只是对标准答案的回应而已。
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同一种答案,因为伤害最小,损失最低,是我们的行事处世哲学。这种所谓标准答案里面有一种貌似的公正,哈佛大学哲学教授Michael Sandel讲道,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公正依据的是其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外界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然而有些人认为一些本质错误的事情却带来了好的结果,比如用一个人的生命换五个人的生命,所以在将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与绝对的道德推理相比较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怀疑的精神,用倾向于公正的选择去实现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因此,《拯救大兵瑞恩》就有了一种合理性,八个人救一个人,为的绝不是可见价值的交换,同样我们也可以用怀疑的精神看待高速上拦车救狗的事情,而不至于做出有失偏颇的判断。

多捐了三五块

我觉得官方的慈善机构不靠谱,起源是98年那场大洪水。有关部门给学校送来了一些物资,刚开始就是一些旧衣服旧鞋什么的,然后学校开大会说家里受了灾的同学上来登记领一些物品,当然还要配合领导照相。我家原没有受什么灾,自然就不上去了,我有一同学家里是受了灾的,但是他家境况还算不错,这些旧衣服旧鞋拿回家也没有人穿,再说上去领也有些伤自尊,所以他也就没有去登记。哪知洪灾久不退去,学校很快收到了第二批物资,这次就有米、面、油了,然后学校就按第一次登记的顺序往下发,我同学当然有些心动了,说早知道上次就去填表了。哪知洪水持续,学校又收到了第三批物资,这次不但发食品,还发钱。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不贪小便宜那是要吃大亏的(开玩笑)。
这事儿就说明慈善、救助这行业在我国还是非常乱的。首先,没有好的监管,没有标准的程序。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捐书捐笔捐作业本,当时我的同桌就比较“邪恶”,他说,不知道这些新书和本子老师会不会拿去卖了,因此他要在他捐的书、本子上写上他的祝福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某某某捐”,这事儿后来被老师点名批评了。
我之前还从没有这种智慧,不会想到捐出去的东西还有人要打主意的道理,同学这么一启发,我也觉着这中间是可能会存在某种黑暗面的。当然,乡下的小孩子就这点见识,贪你几个本子能发多大财呢?八成不会吧。
小学的时候也经常捐款,真是搞不懂,我们那里也算是老少边穷,怎么学校老师老组织我们给别人捐款呢?这一点跟现在我们老给外国捐款差不多(虽然真是发扬国际人道主义,但对于普通乡下老百姓来说,地球上到底有没有那个国家他还不确定呢),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和价值。有一次给大运会捐款,当时新闻铺天盖地,什么有个小学生第一个响应捐款捐了5块钱受到了领导表彰啊,就像超市门口的捐款箱里总赫然放着几张大钞一样,小孩子一看见榜样那还不受刺激啦,纷纷回家找到存钱罐就一把摔碎,再纷纷动员父母慷慨解囊威胁不要拖我的后腿,后来我校还得了个团体组织奖,据说还有奖金。
其次,慈善形成了行业之后,这个行业有行业规范吗?有形成所谓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吗?我有个朋友,现在是麦田计划(www.mowo.cn)一个城市的负责人,上大学时他就经常参加麦田计划组织的活动,后来做了发起人。麦田计划是一个纯民间组织,运作起来也更艰难,同时它的组织架构比较松散,参与人员都是一些志愿者。这和专业的官方慈善机构不同,官方慈善机构是有建制的,工作人员是拿工资的。这就有了尴尬,慈善行业是不是个有名有利的行业呢?但是我宁愿选择不专业的民善,因为他的利益链条要少一些,也更透明和尊重一些,我捐了10本书它会反馈这些书在哪里,但是你要给牛哄哄的官善捐10本书,鬼知道有没有变成厕纸。

第三,谁在捐款?捐给了谁?官善就像在搞器官捐献一样,捐献器官的人不能和受捐者相见,这让人有种收了中介费的联想。你捐的钱去了哪里?到受捐者的手里变成了百分之几?是推动了文明还是复辟了腐朽?为什么就不能更透明一些,而中间环节更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