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就是不孝吗

问:我91年的,现在父母逼婚,说今年不结婚以后就别进这个家,我该怎么办?

你瞧,长江小浪花已经汹涌的扑到岸上了,前浪只好死在沙滩上好了。据说,很多父母因为孩子没有结婚而得了抑郁,那焦急恨不得亲自上阵试女婿。不结婚就是不孝吗?

如果这样说,不结婚还真是不孝,看你把爹妈急的都上房揭瓦了!但是我们想想五个问题:

1、是不是孩子们不想结婚?

2、他们是否有能力结婚?

3、他们是否准备好了结婚?

4、结了婚是否就得生孩子?

5、父母能否不干预孩子们结婚?

事实是,很多孩子渴望结婚,农、妇、山、泉、有点田,那是他们设计的神仙日子,事实上如果父母不干涉,一些孩子早就孵化了下一代。在中国现在,97%的丈母娘反对不买房结婚,100%的父母的愿望是早生贵子,80%的父母干预甚至参与孩子的婚姻、家庭建设。而那些适婚青年,99%不具备父母们要求的结婚条件。

你看中国的父母们闲的,从小没有玩具,把孩子当玩具,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当工具,老了还想孩子给生个小玩具接着玩,但是这是孩子要的吗?婚姻权和生育权甚至生命权,是自然赋予每一个人的,不是某个人给的,其中的每一个权利都不能被别人随意掠夺。

不逼迫,是为人的尊重,不上纲上线到孝的道德标准,是为人的宽容。

逼迫孩子结婚的父母,不是爱,是非爱。

什么是非爱?

于丹说,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感谢他一直不爱你

  最近确认一件事,好像是男女对待感情的区别。我一个朋友讲的,前不久他上学时一个喜欢他而他不喜欢她的女生突然又联系他,确认了彼此的近况,当然又说了些祝福的话了了。他说他是打心眼里祝福对方的,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另外一个人一直挂念呢?
  但是就在昨天,他有件事确认对方是很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联系他,因为是朋友嘛。但是这个女生就不再理他了,还回了条言辞很绝的短信。他不知道为什么,既然对方是主动来化干戈为玉帛的,就应该大家以后就是朋友了,但是为什么误会还是没能消除呢?而那些祝福的话再听起来似乎杀声在耳了。
  这可能是男与女的区别吧,也可能是爱与不爱的区别。男人似乎可以接受友情变质为爱情,爱情又变质为友情,而女人似乎有种感情洁癖。这可能是为什么这个女生一直放不开的原因。
  而我觉得爱情跟所有的事业一样,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的,爱情是带着侵略性的,以实力求生存,这种实力有多种因素,并不因为你爱的多就占了上风。
  爱情是不平等的,那么婚姻呢?
  恰好在邦妮那里看到了解释,婚姻需要无限的妥协,无限的耐心,无限的理解。但是妥协,是相互的。不对等的意思是,所有的妥协,必须你去做,直到这间银行收支太不平衡,最终崩溃。
  婚姻是在建立爱到平等的基础上的,爱到平等,一个公主和一只青蛙可以结婚,爱到平等,灰姑娘也可以有春天。爱情只有道德约束,婚姻却有法律限制,你没法强求别人的道德跟你一样高,而法律的基础却是人人平等。理想而稳固的婚姻,就是爱到了一样多,呈现出双赢的态势,只有心中没有了天平,才是真正的平衡。
  而对于还在衡量的你,显然已经败阵,你得感谢他一直不爱你。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和一个永远不爱你的人,都是值得你永远尊敬的对手,因为他们对爱情、婚姻很有原则,这些人保证了你的爱情、婚姻的质量和档次。
 
  《十二夜》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人生需要的也许就是一段旅程

对西藏的好奇心就像是一种企图,以前一个姑娘邀我一起去西藏,看看布达拉,看看哲蚌寺,看看罗布林卡,看看雪山、白云和离天最近的土地,或许在磕长头的人们中间就许了终身,如果是这样,或许我已经做了她孩子的父亲。 

但是缘没有修到一个份上就不能是缘分,从人群中看到那个彼此有联系的人,需要一颗从容坚定的心,平静得不怨不痴,需要某种神示、苦海慈航。这或许就是理想中的爱情,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 

以前觉得以后会有很多时间去做的事现在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时间不是一个量,不是今天挣的一百块,明天也能挣的一百块,而是今天过去了,明天就没有了。刘原说,我的许多朋友,都是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的铁人,他们拼命工作,像一群唯恐明天就无法勃起的鸭。但多年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开始厌倦,并设计起赋闲生涯:农夫、山泉、有点田,无老板之冷眼,无案牍之劳形,每天看看书,晒晒太阳,眯起眼睛看邻居农妇撅着肥硕的屁股插秧,看黑狗白狗追逐发浪,这样的尘世,真是我见犹怜。

 看过安妮的《莲花》,傅真的《藏地白皮书》,好奇的看到在自然的压力下,人性的善良和宽容,不受外力的胁迫,听从内心的感受,就像是听到了神的谕示。

人生需要的也许就是一段旅程。

推荐一本书《酥油》。